日前,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踏上了中国的土地,为了什么呢?当然不仅仅是参加上合组织外长理事会会议这么简单。据《德黑兰时报》报道,他肩负重任而来:希望能与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际大国携手,力争在伊核问题上获得更广泛的支持。
【伊朗外长抵达中国】
让我们先来看看目前中东的局势吧。美军此前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,无疑让紧张的中东局势再度升温。尽管明面对峙已稍微缓和,美伊关系却仍然如走钢丝般脆弱。
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并没有实质性解决,而以色列最近在中东地区的动作频频,无疑又一次把火药桶的引线点得更短。此时,伊朗必须得到盟友们的帮助,以保证自身安全,不被逐渐逼近的危险逼到墙角。
在启程之前,阿拉格齐就已经表明了立场:伊朗对核谈判是持开放态度的,但有个大前提,就是协议必须承认伊朗的铀浓缩权利,否则免谈。
这样的明确声明其实很有讲究。一方面,它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伊朗愿意合作的姿态;另一方面,却又坚守住了自己的核心利益,不为眼前的困境而妥协。
【伊朗外长对中方有2个不情之请】
回过头来看,这趟中国之行,阿拉格齐显然带着想避开美国的压力,与中国和俄罗斯当面沟通的目的。尤其在特朗普政府的不遗余力的制裁下,伊朗可谓是身处孤岛,金融封锁、石油禁运以及技术封锁如影随形。
此前美国用“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”为借口,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,试图通过诸多渠道压迫其屈服,伊朗不能再坐以待毙。
而以色列也步步紧逼,虽然双方已经停火,但伊朗和以色列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依然存在。只要有导火索,战火随时可能重燃。在这种情况下,伊朗不得不寻求中国的帮助,希望得到从谈判策略到国际施压的全方位支持。
在经济上,伊朗无疑也寄希望于中国市场。由于西方强硬的经济制裁,伊朗的石油出口受限严重。然而,中国作为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,承担了其90%的出口份额。
【伊朗希望巩固中伊石油贸易】
虽然5月伊朗对华石油出口下降,但6月又再创新高,日均出口量达到180万桶。这一趋势也意味着,伊朗外长访华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巩固中伊石油贸易。
此外,伊朗还可能建议与俄罗斯进行“原油换粮食”的交易,以缓解国内民生危机,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中搭建新的生存之道。
不容忽视的是,上合组织在伊朗眼中也是一个关键的平台。由于很多传统的国际调解机制,已经变得政治化甚至无效化,伊朗的声音常常被压制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上合组织这样一个不受西方国家主导的多边框架,就成了伊朗渴望利用的舞台。通过与中俄两国的密切交流,阿拉格齐或许希望,能够在上合的框架内讨论伊核危机,从而对冲西方叙事,寻求更大的战略平衡和外交支持。
【上合不受西方国家主导】
目前看来,中国无疑成了伊朗在国际社会几近孤立时的“救命稻草”。伊朗寄希望于中国,在联合国的一票否决权,以此阻止西方国家推动不利于伊朗的决议。伊朗必须确保自己的国际地位不被彻底否定,因此对中国的外交支持充满期待。
然而,中国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。中方需要伊朗在不出卖中方利益的前提下展开合作。对于伊朗来说,这次行程不仅是对中俄外交智慧的求教,更是一场关乎自身未来命运的博弈。如果能够借助中方的斡旋,伊朗的安全环境将会得到显著改善。
【伊朗希望争取中国的外交支持】
总的来说,伊朗处在一个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。面对来自西方的制裁和中东内部的深层矛盾,伊朗必须在夹缝中寻找战略出路。
阿拉格齐的此次中国之行,标志着伊朗正在努力转动新的外交算盘。上合组织、中俄的参与,都将成为影响伊朗未来外交走向的关键因素。
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中,任何一个节点的变动都有可能撬动更大的格局。伊朗的未来,将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博弈中自处?留给我们的,是持续观望和深入探讨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