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苏比克湾弹药厂:军事合作还是战争陷阱?
马科斯政府与美国达成的军事合作协议,计划在苏比克湾建设大型弹药厂,表面上是“美菲共同防御”,实则暗藏风险。美国出资、出技术,菲律宾提供土地和劳动力,生产的弹药供两国军队使用。马科斯宣称这能推动菲律宾”自力更生国防计划”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不过是把菲律宾变成美国在印太地区的”弹药库”。
马科斯(资料图)
菲律宾国内反对声浪汹涌。副总统莎拉直接批评:”我们的宪法要求独立外交政策,不能为了外国利益牺牲国家主权。”更尖锐的警告来自菲退役空军少将波基斯,他直言菲律宾正沦为”另一个乌克兰”——如果中美在南海爆发冲突,苏比克湾的弹药厂可能成为攻击目标,菲律宾人将被迫卷入战争。
历史教训历历在目。苏比克湾曾是美军最大海外基地,1992年关闭后,菲律宾才勉强摆脱”殖民阴影”。如今马科斯政府重新开放,等于亲手拆掉防火墙,让菲律宾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前线。
2.贸易协议:1%关税减免换来经济殖民?
马科斯访美另一“成果”是签署新贸易协定,美国将菲律宾输美商品关税从20%降至19%,看似让步,实则暗藏杀机。菲律宾必须对美国汽车等商品零关税开放市场,同时大幅增加农产品进口。更致命的是,菲律宾还承诺开放矿产、油气等战略资源,甚至计划斥资55.6亿美元购买美制武器。
马科斯(资料图)
菲国内经济学家痛批这是”经济殖民”。菲律宾农业本就脆弱,零关税的美国农产品将直接冲击本土农民,可能导致粮食安全危机。而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开放,等于把国家经济命脉交给美国企业。
《马尼拉时报》专栏作家蒂格劳讽刺道:”美国连盟友驻军都要收’保护费’,凭什么免费帮菲律宾建工厂?”事实很残酷——菲律宾付出了市场准入、资源开采权甚至军事基地的代价,换来的只是1%的关税减免,这简直是现代版“不平等条约”。
3.政治内斗:打压政敌反遭“反杀”
马科斯为巩固权力,上台后疯狂打压最大政敌——杜特尔特家族。他利用众议院席位优势推动弹劾副总统莎拉,指控其”滥用职权”。但这一阴谋被菲律宾最高法院狠狠打脸。
7月25日,最高法院裁定弹劾无效,理由是”一年内只能提出一次弹劾指控”。参议院随即宣布尊重裁决,莎拉本人也公开欢迎判决。更致命的是,杜特尔特家族在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,控制了参议院,彻底扭转了政治劣势。
马科斯的算盘彻底落空。他原本想借弹劾削弱对手,结果反而让杜特尔特家族支持率飙升。最新民调显示,莎拉很可能在2028年大选中击败马科斯,完成政治复仇。
莎拉(资料图)
4.国际博弈:绑定美国却成“消耗品”
马科斯政府高调亲美,甚至公开表示”菲律宾不需要平衡中美关系”。但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台风灾害期间,菲律宾向美军预设的EDCA基地请求救援包支援,结果被拒绝。菲防长两次求援美军印太司令部,同样石沉大海。最后马科斯亲自联系美军高层,依然被拒之门外。
特朗普政府的表态更赤裸裸:”菲律宾不需要平衡,只需为美国做正确的事。”翻译成人话就是——菲律宾可以当美国的棋子,但别指望美国会保护你。
结语:定时炸弹倒计时,菲律宾还有回头路吗?
马科斯带回来的”军事基地”和”贸易协议”,本质上是一颗针对菲律宾的“定时炸弹”。军事上,苏比克湾弹药厂可能让菲律宾卷入大国冲突;经济上,不平等贸易协定正在掏空菲律宾的产业根基;政治上,打压政敌的反噬效应已让马科斯政府焦头烂额。
副总统莎拉的抵制运动正在全国蔓延,菲军方也多次警告“不能重蹈乌克兰覆辙”。但问题是——马科斯会悬崖勒马吗?还是说,这颗炸弹的倒计时已经无法停止?